«——【·前言·】——»配资实盘证券配资门户
9月11日,根据韩联社报道,金正恩在朝鲜建国77周年大会致辞,用一份重要声明对美国和日本发出了强有力的警告。就在今年的中国九三阅兵式上,中俄朝三方的亲密互动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派兵援俄的朝鲜,早就被西方视为“国际秩序挑战者”,而金正恩此次高调出席九三阅兵,更是被西方视为站队中俄。由于这是朝鲜领导人时隔66年再次出现在多边场合,因此金正恩的访华之行也被赋予了更多含义。
«——【·跨越六十六年的多边亮相·】——»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的礼炮声尚未散尽。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身影出现在观礼台上,这是朝鲜领导人时隔66年再次出现在如此高规格的多边国际场合。
他乘坐的专列配备着先进防护和通信设备,从平壤一路疾驰而来,延续着多年的出行习惯,却承载着不同寻常的外交使命。名单显示,金正恩在出席阅兵的外宾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样的排序透露出中方对朝方的特别重视。
阅兵仪式上,歼-10战斗机与东风-21导弹组成的空中梯队掠过天际,99A改进型坦克组成的地面方队缓缓驶过广场。金正恩不仅全程观礼,还在纪念大会开始前与多位外国领导人交流。
他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愉快交谈,邀请对方在方便时访问朝鲜;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两人在会场“偶然相遇,握手问好”。这些互动被国际媒体捕捉,成为解读朝鲜外交转向的重要注脚。
最引人注目的场景发生在阅兵结束后,金正恩与普京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会晤。会谈结束时,两位领导人热烈拥抱告别,这一画面通过全球媒体的镜头传遍世界。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随后证实,普京再次邀请金正恩访问俄罗斯,对方给出了积极回应。这场会晤中,朝鲜劳动党中央分管经济工作的书记金德勋与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长科兹洛夫同时出席,后者主管着涉及农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俄朝合作事务,这样的人员配置暗示着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拥核地位的强硬宣告·】——»
9月9日,朝鲜迎来建国77周年纪念日。平壤街头的庆祝氛围尚未消退,9月11日,金正恩在国庆大会上的致辞就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在声明中明确指出“任何人或任何手段都不能威胁朝鲜的绝对地位和安全”,着重强调朝鲜的“拥核国”身份,语气坚定地宣告绝不放弃这一地位。这番表态被普遍解读为朝鲜彻底终结无核化议题的官方宣言,是对美日韩近期军事动作的直接回应。
此时的朝鲜半岛局势已因美日韩联合军演变得愈发紧张。就在一个月前,美日韩举行“自由之刃”多领域联合军演,美军B-1B战略轰炸机高调参演,三国还进行了模拟全面核战争的“钉锤”核作战演习。
美国向半岛部署的战略核资产数量再次刷新纪录,这些动作都被朝鲜视为直接威胁。金正恩的声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出,通过强化核威慑姿态争取战略主动。
朝鲜中央电视台在8月底播出的纪录片为这场宣言增添了注脚。片中首次公开朝鲜士兵参加俄罗斯“库尔斯克解放行动”的画面,讲述着20岁士兵尹正赫与战友抱在一起拉响手榴弹的壮烈场景,记录着31岁的咸正铉用身体挡住自杀式无人机拯救战友的瞬间。
这些影像与国庆声明形成呼应,共同构建起朝鲜“以强对强”的国防理念。金正恩通过这种方式向国内外传递清晰信号:面对外部压力,朝鲜将以军事力量为后盾,捍卫国家尊严。
«——【·援俄背后的战略协同·】——»
金正恩的态度转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体现在一系列实际行动中。朝鲜对俄罗斯的军事援助规模持续扩大,到2025年第二季度,俄罗斯军队将近一半的炮弹来自朝鲜,部分炮兵部队几乎全用朝鲜弹药。
除了反坦克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等装备支援,朝鲜还派遣军事人员直接参与行动。韩国情报部门估计,截至2025年,已有约15000名朝鲜士兵进入俄罗斯,其中600人在行动中牺牲。
这种军事合作呈现出多层次特征。2025年6月,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绍伊古访问朝鲜后,双方决定新增6000名朝鲜人员赴俄,其中包括1000名排雷工程兵和5000名军事建设人员。
这些人员主要负责库尔斯克州前线的地雷清除、基础设施修复和交通保障,虽不直接参与一线作战,却能让俄罗斯正规军集中精力投入战场。
与此同时,25000名朝鲜技术工人进入俄罗斯阿拉布加工厂,助力“天竺葵”-2无人机的生产,有效缓解了俄罗斯军工生产的人力短缺问题。
金正恩的系列动作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转型方案。在九三阅兵期间,他不仅与中俄领导人密集互动,还同越南、马来西亚等国领导人交流,展现出朝鲜“积极外交”战略的多维面向。
这种外交姿态的转变,与国内政策形成呼应——金正恩此前多次强调,朝鲜既要“以强对强”回应美日韩施压,也要推动“积极外交”,“谱写与强国地位完美匹配的共和国外交史”。
«——【·美日韩态度·】——»
面对金正恩的战略转向,美日韩反应强烈却收效有限。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表示将关注朝俄军事合作,却未能提出有效应对措施。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试图在阅兵期间与金正恩迂回传话,提及七年前的会面往事,仅得到“是的,很高兴见到你”的简短回应。
这种外交上的被动局面,正是金正恩想要达成的战略效果——通过先发制人的声明与行动,打破美韩主导的半岛叙事框架。
«——【·结语·】——»
从哈尔滨到北京,从敏昂莱到金正恩,东北亚领导人的外交轨迹折射出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金正恩在建国77周年大会上的声明,与其说是对美日韩的警告,不如说是对新战略路径的宣告。
通过强化核威慑、深化中俄协作、拓展多边外交,朝鲜正在重构自身的安全环境。在西方制裁持续加码的背景下,这种战略转向既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主动求变的突围。未来的东北亚局势,将随着这种转向进入更加复杂的博弈阶段。
配资实盘证券配资门户
鑫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